奔跑吧!奋进者丨兰溪轮峰:单车也有“速度与激情”

奔跑吧!奋进者丨兰溪轮峰:单车也有“速度与激情”

崔克公路自行车、迪卡侬山地自行车、阿克塞欧混合自行车……走进兰溪轮峰车料有限公司产品实验中心,来自全球80多个国家的自行车样式时尚、色彩鲜艳,它们正排队“等待测试”。我们数一数,足足有100多辆。

“这些都是目前全球最新的车型,上面安装的正是我们公司的无线变速系统(EDS)。”该公司总工程师袁明告诉我们,他们现在正在做产品和自行车的适配度检测,确保中国制造的EDS与全球不同类别的自行车相匹配。

兰溪轮峰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也是目前国内最大自行车链轮曲柄生产和出口企业,市场份额占国内的50%、全球的25%。该公司成为首个拥有该项研发制造专利的中国企业。

今年,轮峰的目标是抢先机、拓销路,抢占全球高端市场。袁明最近忙着抓产品测试和扩大产能,我们跟着他感受了一番企业转型升级背后的“冲刺”。

试骑无线变速车

采访当天上午,袁明的工作是在实验室进行自行车数据监测,我们也体验了一番有线变速和无线变速带来的不同驾驶感受。两者的区别,肉眼可见有两点:一是无线变速自行车把少了两根黑色挡位线,多了一个直径3厘米的切换按钮;二是无线变速车后轮装了一个像“手”一样的导臂装置。

“两者真正的区别,只有骑了才知道。”在袁明的鼓励下,我们分别骑乘了有线机械变速和无线电子变速自行车,并在实验室中模拟自行车行驶在爬坡时的场景。

我们先骑上了机械变速自行车,两手抓住车把,右手大拇指放在挡位切换拨片上。上面有1至12个挡位的数字显示。“切挡,变速!”随着袁明的指令,我们将手中的拨片直接从1挡直接划向12挡。“咔咔咔……”只听见一阵阵响亮的换挡声,略经两三秒停顿后,双脚压力减轻了,骑行速度更加快了。

随后,我们又蹬上了无线变速车。我们发现,切换按钮上没有数字,只有上下两个键。上是加挡,下是减挡。按键时,后轮换挡装置闪绿光,意味着收到换挡指令。

“没事,你从1挡直接换到12挡。”原本有点胆怯的我们听到这话,胆子也大了。我们一边使劲踩脚踏板,一边长按加挡按钮。伴随着极轻微的“咔咔咔”声,后轮“手”飞快地“抓住”链条换挡。差不多同一时刻,原本吃力的双腿肌肉放松了,上坡轻松完成。

“1.5秒即可实现完全行程换挡。几乎感觉不到卡顿。”等我们从车上下来时,袁明立即报出一个数据。

“别小看这细微的差距,在赛场上直接决定输赢。”原来,由于造价比较高,现在无线变速系统仅适用于竞技赛车,主要集中在欧美等国家。他坦言,中国企业要抢占这块市场,产品质量要过硬。目前正在研发更智能的下一代产品。

说话间,他蹲在自行车后轮旁,指指后轮换挡装置。“这里面还有一个秘密武器。”他故意卖了一个关子说,轮峰自主研发的EDS,在美国产品基础上创新了智能化反馈机制——换挡装置在完成换挡任务后会发回给“大脑”一个反馈信号。

“这就形成一个完整闭环,可以通过数据解决‘掉链子’问题。”他高兴地说,有了这个反馈系统,他们生产的EDS拿到国外客户测试都是100%通过,质量过硬。一开年,像美国KEMCO、意大利DV、以色列HAC等品牌公司订单就来了。

去年,轮峰销售额增长40%,出口销售增长99%。加之年底EDS新上市,订单猛增。增加产能、提高出货量成了袁明近期主要工作之一。吃过午饭,来不及休息,他便赶去车间,检查下新机器的调试情况。我们也随其一同驱车前往。

链轮、曲柄和飞轮,属于自行车基础零件。如果把变速器也加进去,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变速系统,产品附加值会大大提高。他给我们算了一笔账,变速系统比单个零件利润高8%,公司一年的销售额就增加9000多万元。

“大家伙”效率“杠杠的”

我们来到了冷锻车间,数台巨型机床轰鸣作响,一缕阳光从厂房顶部排风口直射进来,给带着冰冷金属质感的工厂增添了一丝温柔。

“你们快来看看新机器。”车间经理王尚彬迎了过来。戴上安全帽,我们一行人穿梭在机器间,最后来到一台五六米高的“大家伙”前,只见飞轮冲压在快速运作,传送带上一次性完成4道工序,却只需要一名工人操控,效率“杠杠的”。

“你再看看对面!”顺着袁明手指的方向看去,我们看到一条流水线上,4个工人分别在4台相对略微矮小的机器上忙碌着。“那边的工作量,以后我用这一台多工位成型机就全部搞定。”他高兴地说,人工减了,效率还提高了100%。原来,从去年年底开始,轮峰逐步开始“机器换人”,多工位成型机就是其中之一。

从冷锻车间出来,我们又驱车赶往该公司的香溪分厂。一下车,袁明就赶到了包塑车间查看机械手臂调试情况。

走进车间,我们注意到两台包塑机中间安置了一台崭新的橙色机械手臂和两条传送带。“一只‘手臂’同时服务两台机器,从曲柄传送到塑封,全部机械化。”袁明告诉我们,等新机器投入生产,EDS的生产进度可以由现在每月500套,提升到每月2000套。

连线高校“智囊团”

从香溪分厂回到总厂已经是下午5时30分,简单扒拉几口饭,袁明又投入了工作——他要与浙大专家进行线上会议,讨论新一代EDS导臂的抗冲击强度测试和改进方案。

他左手操作一台工程笔记本电脑,右手操作一块大型显示器,两边无缝对接,切换各种3D图形和数据。办公桌子上摆满了各种文件、图纸和零部件。两位90后同事高振伟、崔云飞正在做会议前的资料准备。

“其实,我们还是一家传统制造业企业,要想转型升级,还得在科技创新上下更大功夫。”会议开始前几分钟,袁明给我们介绍起轮峰与浙大的合作,2018年,轮峰与浙大机械工程学院合作建立了浙大·轮峰智能电子传动研发中心。“这相当于在高校建立了一块科研‘飞地’”。

“高端化、智能化、轻量化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今年的测试,就是要看选用哪种轻量化材料以减少自重,提升产品竞争力。”说完,袁明便开始了正式会议,他喊我们一起旁听。

会议开了1个小时,结束时窗外已是华灯初上。根据专家给出的冲击模拟图,现有材料无法满足极限环境下的冲击强度,必须进行增强改进。这也意味着,袁明第二天一大早还要与专家进行新一轮交流。

“我们的目标是到10月份,第二代产品可以顺利生产。目前,进度不理想,还需要加快。”袁明揉揉眼睛站起来,转身朝窗外看去。

“今年我最大的愿望是新厂房可以顺利开建。”他坦言,就企业目前的发展状况,现有的场地已经远远不够。好在相关部门全面了解公司经营管理、科研投入等情况后,专门批了两块土地用于新工厂建设。

新工厂什么样?袁明心中已经有了想法。“那是一种从原料到产品全流程机械化,并且无人无库存的全新生产模式。”他兴奋地说。

详情见今日浙江日报6版

值班编辑:叶梦婷

值班主编:杜羽丰

Next post